<a href="https://utgd.net/article/7134#fnref1">卡片笔记前缀编码的艺术</a> #
因为作者在 《卡片笔记中的三种笔记类型》中给出了 两种观点笔记、两种词条笔记和大纲笔记
这样的分类,因此他的探讨也是基于这三类共五种笔记。但由于我目前没有做过[[大纲笔记]],因此这篇阅读笔记只记录文中提到的前四种笔记,即
- 观点笔记
- 成熟观点:
时间戳+笔记标题
,如202403072309 关于 UI 设计的思考
- 青涩观点:
?? Github Flow 中,测试在哪个环节进行
- 成熟观点:
- 词条笔记
- 公知词条:
§必要难度
- 个人词条:
§§多重含义
- 公知词条:
- 大纲笔记:不在本文的记录范围内
观点笔记 #
一个健康的、充满原创思考的卡片盒,应当以观点笔记为主,否则就只是剪报簿或者流水帐。
成熟观点 <code>时间戳</code> #
结构: 时间戳+笔记标题
,如 202403072309 关于 UI 设计的思考
。
一般而言,分钟精度的时间戳已经不容易出现重复,足以作为笔记的身份证号码。 这个时间戳没有空格、没有横线、还很冗长,因为时间戳从一开始就不是给人阅读的,在同一精度的前提下越紧凑越好。
时间戳的作用 #
作用1:创建观点笔记时还无法确定标题,时间戳可以作为一个临时标题,让我们在写观点笔记时先暂时摒弃标题的困扰,专注于笔记内容。
时间戳的第一个作用是脚手架,即用作占位符,让人无需急于给笔记取标题。
作用 2:时间戳本身携带时间信息,便于在搜索结果中排序。同时还可以帮助判断观点的新旧,引用旧观点时注意观点是否过时。
在笔记标题落定后,时间戳也可以发挥余热。在反向链接列表或搜索结果中,带时间戳的笔记默认会按创建时间排列,一个观点的新旧程度一目了然。
作用 3:充当唯一标识符。跨软件使用笔记时,时间戳是一个十分通用的格式。
时间戳还可以充当笔记的唯一识别符
为什么不仅用时间戳作为标题? #
仅仅看一眼标题 202108121214 或 1 月 1 日感想,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玩意儿,我们还是需要时间戳 + 描述的完整标题
青涩观点 <code>??</code> #
结构:?? 疑问句
,如 ?? Github Flow 中,测试在哪个环节进行
。
另一类观点笔记尚不成熟,暂且表达为疑问句,这些笔记不比前一节的笔记可靠、不适合随意引用,需要和前者区别开来。
青涩观点转换为成熟观点后,把标题改为 时间戳+标题
的格式。
词条笔记 #
为什么词条笔记不用时间戳? #
- 没有观点笔记的提炼过程,不需要临时值作为标题;
时间戳根本不用出现词条笔记中,因为这类笔记缺乏观点笔记那样的提炼过程。
- 公认词条笔记的时间属性意义不大,因为该词条已经或者将来还会被公众反复讨论;
- 词条笔记是被引用最频繁的笔记,但他们并不是我个人的思考动线,如果同样用时间戳的格式记录,会和我自己观点的笔记耦合在一起,导致个人观点被词条笔记掩盖。
一旦大纲笔记和词条笔记成了网络中枢,个人思考的重点方向就被它们埋没了。
公知词条 <code>§</code> #
§词条名
,如 §必要难度
。
个人词条 <code>§§</code> #
§§词条名
,如 §§多重含义
。
自创词条往往是观点笔记的进一步提炼,运气好的有潜力继续演变为公认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