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模式(Focus Mode)与发散模式(Diffused Mode)
专注模式:思绪集中在固定的神经元区域内活动,更适合条理性的工作流程;
发散模式:思绪在不同的神经元区域和组块间跳动,更容易产生独创性的见解,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。
学习的十要
- 努力回想
- 自我测试
- 构建组块
- 间隔重复
- 交替使用不同的练习方法
- 注意休息
- 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知识点
- 专注
- 最困难的事最先做
- 心理对照:和过去的自己比一比;想象未来的你作为激励。
刚学到一个知识点后,不要再反复去看书,而是努力回想这个知识点,经常给自己来点测试,看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。如果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,就提取出知识点中的关键信息,像这样编成一段话,构建出组块,并利用构建好的组块有规律的定期复习。练习时要多用不同的方法解题,以便更好地吸收理解。学习了这么久,也要适当的休息一下,劳逸结合,放松紧绷的神经。当你觉得自己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,可以找一个小孩子,用他能听懂的语言把这个知识点讲清楚。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专注,而且越是困难的事情,越要放到一天中刚刚开始的时候去做,因为那是你的意志力最强的时候。最后,不要忘了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,并展望一下未来,给自己加油打气。
怎么构建知识组块?
- 专注:无法保持专注,知识便无法吸收;
- 理解:从下至上构建组块的关键步骤。灵光乍现不叫真正理解,如果不马上复习,很快就会变得像从未接触过一样陌生;自我测验是防止遗忘的关键步骤。
- 获取背景信息:从各个维度获取和当前知识点有关的其他信息,这一步是从上至下的从宏观上理解问题,知道组块何时可用,何时不可用,让组块真正的为我所用(快速浏览章节或听一场概要式讲座,都能让你纵览全局)。
构建组块的注意事项:
- 新知识最好在 24 小时之内复习;
- 知识还没进入大脑之前,不要尝试构建组块,那是空中楼阁;
- 利用回想而不是反复阅读材料,让知识进入大脑:当你优先看到答案而不是在头脑中思索答案,就会产生一种能力错觉,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学习材料,但实际上那只是你看到答案后所谓的“灵光乍现”。
番茄时钟
打破拖延的利器:当你有一项一直拖着不做的任务时,不妨开启一个 25 分钟的番茄钟,开始执行后,你可能就会发现这个任务不再变得那么遥不可及了。
注意:根据我的实际经验,当你有十分积极的心态去执行当前的任务时,最好不要再使用番茄钟,这会让你的专注模式被打断,再重新开启反而会消耗更多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