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!bookinfo]+ 《东京绮梦》

bookcover|200

属性 内容
ISBN 9787547740163
作者 ‘[荷兰]伊恩·布鲁玛’
出版年 2021-8
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
来源 东京绮梦
评分 7.4
页码 256

[!abstract]- 内容简介

《东京绮梦》 20世纪70年代,日本刚刚结束汹涌激荡的战后重建。此前的十多年间,日本人口激增,经济起飞,制造业繁荣发达,文学、电影等艺术文化领域一片欣欣向荣。而若是稍往后看,彼时的日本又处在经济泡沫时代的前夜,即将被卷入全球化的旋涡中。夹在其间、看似不怎么起眼的70年代,实则继承了战后之初的辉煌发展成果,又昭示了日本文化大繁荣、走向世界的进步潮流,拥有承前启后的地位。 1975年,20岁出头的伊恩·布鲁玛来到了日本。他凭借过人的嗅觉,迅速发掘出70年代异彩纷呈却不为世界所知的日本前卫文化,深入到深层的角落、前沿的现场和核心的文化艺术圈:东京浅草的杂乱小巷和破败剧院、下町的文身工作室、京都的真人色情秀,还有黑泽明的电影拍摄现场、寺山修司的实验剧团、唐十郎的巡演帐篷。他以一个“外人”的身份,游离于戏剧、电影、摄影等领域和东京地下文化生活的边缘,好奇而冷静地观察和接触身边的一切。 离开日本数十年后,布鲁玛基于对这段亲身经历的回忆,结合长期的研究思考,敏锐犀利地捕捉到日本怀念传统又敢于革新、迷恋异邦又封闭排外、注重秩序又崇尚暴力的复杂文化气质,从时代与民族的外部描摹出一副迷人独特的日本面貌。

[!quote]- 原文摘录

中国看上去是那么遥不可及,说真的就是一个抽象概念,如同一颗杳渺的星球。我们的必读资料中有当代文本,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的《红旗》杂志或《人民日报》,其中充斥着呆板僵化的官方用语,显得死气沉沉;对比简洁优美的文言文,这真是令人悲叹的退化。于是,我对当代中国的兴趣很快消耗殆尽。中国古典文学的遣词造句是那么讲究简练,而当代文本对此最糟糕的羞辱之一,就是无穷无尽的冗长句子,仿佛是从卡尔・马克思(KarlMarx)的德语文本中直译过来的。其中还有些笨拙的讽刺,根本没有传统中文里精彩修辞的影子,更多地借鉴了苏联官方文件的风格。 ~~“日本通”伊恩·布鲁玛曾经有机会成为“中国通”,只是接触中文的时机不对,从而转了向😄 ——引自章节:一结缘:“浪漫”的日本

黑泽是三巨匠中唯一活到70年代的,他在日本国门之外的成功给他招来了怨恨。他是一颗公认的“冒头钉”,评论家们要尽己所能将其敲回去。 黑泽在拍摄1957年上映的电影《蜘蛛巢城》时,曾斥巨资修建了一座中世的古城堡,后来发现修建过程中使用了钉子,又把城堡拆除了——因为钉子不是那个时代的东西,而摄像机有可能捕捉到这个错误。 ——引自章节:四银幕后的梦幻殿堂

心得体会 #